26
2023/05/25
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哪些进展?一组数据告诉你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昨天(23日)发布了全文版《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在数字基础设施规模、数据资源体系、数字经济、数字政务等11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2年底,我国开通5G基站231.2万个,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18.45亿户。报告显示,我国数字基础设施规模能级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31.2万个,5G用户达5.61亿户,全球占比均超过60%。全国110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5亿户家庭能力。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18.45亿户,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去年我国数据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我国数据资源体系加快建设。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22.7%,全球占比10.5%,位居世界第二。此外,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发布数据资源1.5万类,累计支撑共享调用超过5000亿次。50.2万亿!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还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其中,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4万亿元,同比增长5.5%;软件业务收入达10.81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5%。数字经济正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加快向全产业链延伸,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超过25%。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增长至58.6%和77.0%。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3.79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7.2%,创历史新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左晓栋:数字中国建设全面赋能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数字政务方面,它的协同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包括顶层设计和制度规则加快健全,党政机关数字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等;在数字社会建设方面,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实现了充分共享,包括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实施;在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促进了绿色低碳发展,包括生态环境智慧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取得初步成效。报告显示,数字企业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市值排名前100的互联网企业总研发投入达3384亿元,同比增长9.1%。科创板、创业板已上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中,数字领域相关企业占比分别接近40%和35%。数字技术创新及安全保障建设显著提升专家表示,数字中国建设需要多种关键能力,特别需要的一个是数字技术的创新能力,另外一个是数字安全的保障体系,在这两方面建设上,我国目前也取得了显著提升。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信息领域相关PCT国际专利申请近3.2万件,全球占比达3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3.5万件,同比增长17.5%。关键数字技术研发应用取得积极进展。我国5G实现了技术、产业、网络、应用的全面领先,6G加快研发布局。我国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EDA、数据库、操作系统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数字技术协同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各地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创新联合体建设,数字开源社区蓬勃发展,开源项目已覆盖全栈技术领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左晓栋:在数字安全保障体系方面,一个是网络安全,一个是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主要是落实网络安全法,相关的法律的细则和有关的标准体系逐步健全,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在数据安全方面,积极落实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的专项行动,相关的细则规定不断实施、不断出台,使我们的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今年要从四方面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昨天(23日)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提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实施的起步之年。2023年要从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等四个方面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报告提出,2023年要从四个方面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持续拓展网络基础设施覆盖广度深度,推进算力基础设施优化布局,加快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健全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加快制度规则创新,完善与数字政务建设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强化数字化能力建设,促进信息系统网络互联互通、数据按需共享、业务高效协同。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数字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增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水平。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完善数字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立法统筹协调,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引领带动数字技术产业创新。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
25
2023/05/10
荆门市首个特大型危化品货运停车场建成
近日,荆门日报记者从荆门市掇刀区交通运输局了解到,湖北悦途危货停车场已于4月验收合格,待设备调试完成后即将面向社会开放投入使用。该停车场位于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内,是荆门市首个特大型危化品车辆专用停车场,运营后可分类别停放482辆危化品车辆。图为停车场航拍图
24
2023/05/10
多省危险品车辆最新限行公告
山东聊城为进一步加强山东聊城高唐县危化品道路运输交通安全管理,防范化解城区安全风险隐患,有效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的相关规定,即日起对危化品运输车辆实施禁止通行的交通管制措施。现将具体事项通告如下:一、禁行区域、时间1、禁行区域政通路(汇鑫路至东兴路)、东兴路(政通路至泉林路)、泉林路(东兴路至汇鑫路)、汇鑫路(泉林路至政通路),以上四条路段形成的围合区域为禁行区域(含以上政通路、东兴路、汇鑫路路段)。2、禁行时间全天24小时禁行。二、禁止通行车辆类型危化品运输车辆(专门运输剧毒化学品、爆炸品、放射性物品、腐蚀性物品等危险货物的货车、挂车)。三、法律责任对违反本通告规定驶入禁行区域的,公安交警部门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对涉嫌阻碍交警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023年4月27日高唐交警大队吉林集安为保障全市各主干道安全畅通,经市政府同意,集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将对集安市城区部分路段实施交通管制,具体措施如下:一、禁行时段:全年24小时。二、禁行范围:1.团结路1216号至团结路与西城街交汇处。2.黎明街与迎宾路交汇至黎明街与沿江路交汇处。3.集安市迎宾路172号至迎宾路与沿江路交汇处。4.胜利路与莲东街交汇处至胜利路与丹阿线交汇处。5.东盛街与迎宾路交汇至东盛街与南城路交汇处。6.迎宾路与新建街交汇处至朝阳街与南城街交汇处。三、禁行车型: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集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新疆且末且末县辖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禁限行区域禁限区域。以Z592专线与解放路交叉路口为起点西至西环路与Z591专线(当前为丝绸路延伸段)交叉路口,南至Z591专线与一号路交叉路口(当前为解放路与一号路交叉路口)东至丝绸路与一号路(阿热勒大桥)北至后期改建的阿热勒大桥至Z592专线与解放路交叉路口。且末县辖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常备通行线路G0612西和高速、315国道、S233省道、S254省道、Z591专线、Z592专线、西环路、西环路与教育路至教育路与幸福路。且末县辖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停车场点位公示(一)停放时间:00:00-23:59(二)危化品种类:除且末县臣河燃气站外全部类型均可停放。(三)停放点位置描述1、G0612西和高速且末县南屯服务区,停放容量3辆。2、G0612西和高速且末县南屯服务区,停放容量3辆。3、G0612西和高速且末县苏塘停车区,停放容量3辆。4、G0612西和高速且末县苏塘停车区,停放容量3辆。5、G0612西和高速且末县萨勒瓦墩服务区,停放容量3辆。6、G0612西和高速且末县萨勒瓦墩服务区,停放容量3辆。7、G0612西和高速且末县且末服务区,停放容量3辆。8、G0612西和高速且末县且末服务区,停放容量3辆。9、G0612西和高速且末县塔提让停车区,停放容量3辆。10、G0612西和高速且末县塔提让停车区,停放容量3辆。11、G0612西和高速且末县梧桐湾服务区,停放容量3辆。12、G0612西和高速且末县梧桐湾服务区,停放容量3辆。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臣河燃气站,停放容量5辆。
23
2023/05/09
国务院安委会部署在全国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
国务院安委会近日印发《全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总体方案》,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吸取近期事故教训,全面排查整改重大事故隐患,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此次专项行动从即日起开始,至2023年底结束,分为动员部署、企业自查自改和部门帮扶、部门精准执法、总结提高四个阶段。《方案》紧紧围绕“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切实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狠下功夫,突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含道路、铁路、民航、水上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含隧道施工)、消防、燃气、渔业船舶、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兼顾新业态新领域,聚焦可能导致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隐患,特别是近年来重特大事故暴露出的违规动火、外包外租管理混乱、不开展应急演练、员工不熟悉逃生出口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排查整治行动,聚焦企业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带动全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落实,精准严格执法,务求排查整治取得实效。《方案》要求,要从企业、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三个层面推动开展专项行动。企业层面,主要负责人要发挥好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主导作用,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的主体责任,研究组织本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带队对本单位排查整治情况开展检查;在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基础上,发挥好安全管理团队和专家作用,提高隐患排查和整改的质量;组织对动火等危险作业和电气焊设备等开展排查整治,推动落实关键岗位人员岗位责任;组织对外包外租等生产经营活动开展排查整治,纳入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加强统一协调、管理;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活动,切实提高从业人员应急避险意识。部门层面,国务院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要抓紧明确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本次整治的重点,地方各有关部门根据实际补充完善并加强宣传解读;利用企业自查自改的时间,集中对监管执法人员开展安全生产专题培训,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开展精准严格执法,对企业已查出隐患、按规定报告并正在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的依法不予处罚,对排查整治不力的严肃查处并公开曝光;建立安全监管执法责任倒查机制,严格执行“谁检查、谁签名、谁负责”,理直气壮开展约谈通报;积极运用“四不两直”、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等方式不断提高执法质量,组织专家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帮扶指导,及时提供电焊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发证服务。党委政府层面,各地区要专题学习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逐条对照狠抓落实;迅速研究制定本地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动员部署,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定期听取进展情况汇报,动员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到企业宣讲专项行动方案;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各省级主流媒体开设安全生产专题栏目,鼓励“内部吹哨人”和全社会匿名举报;加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资金保障支持力度,健全市县安全监管体制,大力配备专兼职技术检查员;建立本区域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完善重大事故隐患整治督办制度,对存在监管执法“宽松软虚”等问题的,2023年度安全生产考核巡查一律不得评为“优秀”。《方案》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完善排查整治内容,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按照阶段安排有序压茬推进。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将建立调度通报、督办交办、警示建议、重点约谈等工作机制,定期调度掌握排查整治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下载移动端
打开小程序
上一页